专升本考试有意义吗?

admin 专升本故事分享 2022-05-30 21:42 496

  本人对高等教育的几个观点

  一高等专科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类型

  二高等教育的划分不是按照层次,而是按照阶段

  三理论型人才由理论型高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由实践型高校培养(人是人他妈妈 生的,妖是妖他妈妈生的)

  四中国的教育资源与应接受教育的人力资源脱节,呈现倒金字塔型分布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专升华本考试完全没有意义.因为现在对专科教育的理解全都源自蔡元培先生的一段话:“另有一专科教育,虽程度较低,年限较短,然高出中学教育,不妨列入大学之列。”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专科教育的理解有失偏颇,仅仅认为专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补充。而经过他实地考察之后,又得出了一番结论,蔡元培先生认为,“本科与专科之间的分别,是学术性科目与应用性科目之间的分别,而没有学制长短、高低贵贱之分.在较早时,蔡元培先生认为,学术性科目与应用性科目应该由不同的学校来办.但在考察了美国教育之后,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可包括各种专门学术,不必如法、德国别设高等专门学校,用美国制",这样"各科并设,有互相关联的便利".据此,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应用性的高等院校,不一定学制就应该短,同时也应该可以兼办学术性科目。”

  遗憾的是,中国从建国开始一直到现在,采用的都是他的前一种看法,将专科教育视为本科教育的一个压缩版,没有自己的特性。这就产生了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能力相仿的两类大学生,学着同一套教材,上着同样的课程,更有甚者连教授都是同一个人,而毕业以后颁发的毕业证书却是一个高一个低!对这两种教育的宣传也让人摸不到头脑: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层次,是为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做后盾;专科教育比本科教育层次低,类型与本科教育截然不同。

  这明显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知道,层次的高低是在同一领域才有可能比较出来的,比如两个人都是搞绘画的,水平高低一眼便知,假如一个是搞绘画的,一个是搞数控加工的。他们的水平高低该如何比较呢?是否也能硬性的定义这个领域里的人才比那个领域里的人才层次高呢?

  其次,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分类存在根本的错误。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应该是“预备教育,基础教育,研究教育。”本科,专科同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根本无法进行分类的。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有且只有一个层次。在这一阶段中任何层次的划分肯定将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

  而我国对本专科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在同一个层次中,这个层次比那个层次高。用这样荒谬的定义将大部分学生辛辛苦苦十几年的全都否定了,这不公平!!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专升本考试的存在完全没有意义,是拿你们本应该得到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认同感和你们自己做交易!

  我的建议:废除专升本考试,设立研究生预科的制度,让那些没有受到第四年学士学位教育的人直接进入考取研究生的轨道,学制两年.毕业后办法研究生预科毕业证书,凭这个证书可以直接攻读硕士学位!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也和教授探讨这个问题,他说:“本科教育是练长跑的,比的是耐力和韧劲;专科教育是练短跑的,比的是爆发力和速度。现在硬把他们两个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美其名曰公平竞争,让他们比什么呢?是比谁跑的远还是比谁跑的快?!”

  可能有些人回反驳我,本科生实践能力现在也不比专科生差!专科生会的本科生都会!可我想问一句:既然是这样,那还要这个有如鸡肋的专科层次做什么?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同样的两件商品,一种比另一种质量高出很多,价格却又便宜很多,那另一种商品的存在还有意义吗?那些所谓的本科生其实就是四年制的大专生而已!他们和三年制的专科生的区别就是多学了所谓的一年。然后又堂而皇之的将本属于专科教育的高端资源全部掠夺走,为什么!因为我们比你们层次高,既然比你们层次高当然你的高端教育资源就应该我说了算,你们想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好办!专升本,考研层层设卡。如此这般不是本末倒置么!

  任何一种教育体系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也都有自己最高的追求,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也是三年,可是从它那里毕业的高专生所能学到的东西本科生根本就学不到,而市场却非常认可。为什么,因为专科教育就是实践应用型的教育,你是波恩大学也好,汉堡大学也好,都是理论研究领域的强手,我专科学校的确比不了,可是实践应用领域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到谁的领域谁强。

  高等教育资源和初等教育资源最大的不同就是,初等教育资源是同质的,你在重点学校学习和你在最差的学校学的东西都一样;而高等教育资源是异质的,理论人才由理论型高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由实践型高校培养。各自有自己的既定目标,都有自己最高的追求,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分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而不是打擂台似的替代关系。因为谁也无法替代谁。可我们的教育部门却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教育资源都要往理论型高校倾斜,真正从事实践型人才高校反而成了低层次的,可是他们也不好好的想一想,就算让那些理论型高校培养实践型人才,他们培养的出来吗?当一所研究型大学的哲学院能培养出数控机床专业的技术工人时,我们还要高级技工学校做什么?

相关推荐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